腹壁血栓性静脉炎

腹壁血栓性静脉炎

概述:胸壁浅表血栓性静脉炎又称Mondor病。为主要发生于胸壁的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、淋巴管增殖性炎性变化,呈条索状硬结,以青壮年妇女多见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发病年龄在20~40岁,女性约为男性2~4倍。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。

病因

病因:病因不明。发病前常有外伤史,有认为与乳房手术、脓肿切开和局部压迫等有关;或系结核病、感冒和肝炎等感染性变态反应所致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文献报道早期病例的病理标本中,可见血管壁的变性反应性改变,索条中心管腔中有淋巴样物质,没有红细胞成分,并缺乏肌纤维与弹力纤维,故认为是淋巴管轻度炎症所致。国内张氏等通过病理观察,发现在急性病例的管腔中有变性红细胞及新鲜血栓,故认为本病是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血管内膜病变。病程由15天~15个月不等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发病年龄在20~40岁,女性约为男性2~4倍。皮损表现为沿乳房侧缘横过肋缘伸向腹壁的宽约2~3cm长短不一的条索状硬结,1或2条,与皮肤黏着较紧,但皮肤表面炎症并不显著。当拉紧皮肤时,索状物可略高于皮肤表面,而抬高上肢,又可见皮肤呈凹陷现象。轻度疼痛和压痛,或缺乏自觉症状,只于检查时发现。本病具有自限性,可于2~3个月内自行消失,复发者少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血栓性静脉炎。

诊断

诊断:根据临床表现,皮损特点,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治疗

治疗:因有自限性倾向,一般可不必处理,应注意避免损伤,必要时给予热敷或口服吲哚美辛(消炎痛)、阿司匹林等药物对症治疗。

预后

预后:本病具有自限性,可于2~3个月内自行消失,复发者少。

预防

预防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